中教数据库 >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> 文章详情

新生儿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危险因素的荟萃分析

更新时间:2023-05-28

【摘要】目的综合评价新生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(PICC)相关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关联强度,为临床预防新生儿PICC相关性感染提供循证依据。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、维普、万方、中国生物医学、PubMed、Embase、The 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截至时间到2018年12月31日关于新生儿PICC相关性感染危险因素的文献,并辅以手工检索和文献追溯法,按纳入和排除标准由2名研究者独立对文献进行筛选、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后运用RevMan 5.2进行分析。结果最终纳入文献11篇,PICC感染率为5.91%。各因素合并OR值及95%可信区间分别为:穿刺次数≥2次(OR=23.71,95%CI:6.28~89.48)、穿刺时间>30 min(OR=23.65,95%CI:6.09~91.83)、导管堵管(OR=71.72,95%CI:17.05~301.64)、导管插入场所(OR=3.63,95%CI:2.17~6.08)、非计划拔管(OR=42.17,95%CI:23.36~76.11)、胎龄10 d(OR=1.53,95%CI:1.21~1.94),各危险因素感染组与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(均P30 min、导管堵管、导管插入场所(新生儿ICU)、非计划拔管、胎龄10 d是新生儿患者发生PICC相关性感染危险因素。医护人员应该对以上高危因素进行重点关注,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降低感染的发生率。

【关键词】

3557 2页 免费

发表评论

登录后发表评论 (已发布 0条)

点亮你的头像 秀出你的观点

0/500
以上留言仅代表用户个人观点,不代表中教立场
相关文献

推荐期刊

Copyright © 2013-2016 ZJHJ Corporation,All Rights Reserved

京ICP备2021021570号-13

京公网安备 11011102000866号